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垦荒需要资金投入,颜思齐挑选了一批有航海经验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的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如今到了天启五年的一月,颜思齐在台湾所做之事已经有了成效。慢慢的他们在台湾站稳了脚跟,要将这里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在这个时候,郑一官坐着船来到了台湾。
听说郑一官来了,颜思齐第一时间便来见郑一官,在这几个拜把子兄弟中,颜思齐最喜欢的就是郑一官。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武艺也是仅次于自己。不过有一点,颜思齐也十分的佩服,那就是郑一官的智谋。
“一官,你终于来了!为兄我等的你好辛苦,你不在日本,所谋划之事泄漏,全赖为兄啊!当时贤弟走时让为兄提防小人,可是为兄还是让小人暗算,为兄对不起贤弟啊!”一见到郑一官,还没等他说话,颜思齐就拉着他的手,不住的说着。
与郑一官不同,颜思齐的长相更像是一个海盗,黝黑的面庞,手脚满是老茧。走在路上也不穿鞋,裤腿高高的卷起,整个人透着一股海水的咸味。
笑呵呵的听着颜思齐将事情讲述了一片,郑一官才缓缓的开口道:“大哥,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进到了心力,事情不成也没什么。再说如果不是日本失败,大哥会想到台湾来?小弟看来,这是一个开万世基业的好地方!咱们有了这里,那就算是有了根基,以后就是你我兄弟大展拳脚之时了!”
“还是我兄弟会说话,比他们强多了!兄弟,走,咱们今天不醉不归!”颜思齐顿时大笑了起来,对于自己开创的地盘,他的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只是其余人拍马屁的功夫远不及郑一官,只有郑一官才能让他不厌烦,反而很是欢喜。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向前走,人便越聚越多,听说郑一官回来了,所有人全都到了这里。杀牛宰羊的,酒也是越喝越多。
将喝多了的颜思齐送了回去,郑一官信步的向着自己的住处走了过去。他已经打听好了,自己的家眷就安排在这里,生命无忧。
有一个妇人在院子的门口站着,显然是在等待着郑一官。一身和服让她看上去很是娇媚,脸上没有像日本女子涂的吓死人,反而和大明的女子差不多。这个人就是郑一官的妻子翁氏,这样打扮是因为郑一官喜欢。
在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正是翁氏所生的儿子,不过几个月了,还没有见过郑一官。
快步的走过去,看着熟睡中的婴孩,郑一官忍不住伸出手指在他的嘴唇上点了点。似乎有多感应,小孩子抿了抿嘴,然后便睁开了眼睛。
看到郑一官的脸,孩子居然没哭,反而伸出双手,示意郑一官抱自己。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发出咯咯的笑声。
“真不愧是我的儿子,一见面就认得自己老子!”一边大笑着,一边将孩子抱了过来,郑一官转过头问翁氏,道:“孩子有名字了吗?”
“相公不在,哪有人给孩子起名字,现在就有个小名福松。妾身希望他像松树一样长寿,又能是一个有福分的人!”翁氏脸上闪过一抹黯然,语气中不知不觉就带了一丝嗔怪。
一边抱着孩子往里面走,郑一官一边都弄着自己的儿子,想了想,道:“孩子还是要有个大名的,就叫郑森吧!枝繁叶茂,哈哈!”给孩子起了名字,郑一官便大笑了起来!
似乎是郑一官的笑声吓到了郑森,小孩子忽然哭了起来,有些声嘶力竭的感觉。郑一官也不着急,反而大笑着说道:“我儿子,就是有力气!”
第六百一十章 招生
天启五年二月,科考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不过天启皇帝并没有在忙碌这件事情。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更何况朝廷有比自己擅长的人,不需要自己越俎代庖。
今年的主考乃是内阁大学士官应震,这位刚刚在从南京回来的内阁大学士,被天启皇帝予以重任。朝廷上下都在忙碌着,天启皇帝此时在则是离开了皇宫,正在视察国武监。
在天启皇帝的身边是成国公,这位国公爷为国武监付出了不少心力,此时他的脸上满是笑容。在成国公的身边,还有其他的大臣,其中最显眼的自然要数徐光启了。在徐光启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在场的人并不是很熟悉,可是天启皇帝却是十分的熟悉,这个人正是徐光启的学生宋应星!
“成国公,这件差事你办的很好,朕非常的满意!”天启皇帝看着成国公,笑着说道。
“全都是托皇上的鸿福,工匠们用命,一切才能这么快建完!”虽然心里很是骄傲,对于天启皇帝的夸奖也很是受用,可是成国公的脸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很是谦虚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没有在接着说什么,而是将目光转向一边的徐光启,沉声说道:“徐爱卿,所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员全都准备好了吗?”
对于这个国武监,天启皇帝可不是希望教授普通的兵法战策,而是要教授新式的火器和战法。让徐光启准备的就是火器,以后凡是研究出新式火器,全部都要拿到国武监试用。同时还要开发新的战术,将研究出来的东西用上,这才天启皇帝最关心的。
“回皇上,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教学器材已经运到了,第二批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等到开学的时候,一定不能够正常的使用。教员也都选好了。总共二十人,全都是对顶尖的!”徐光启笑着说道,同时还回头看了一眼宋应星,这就是他选得老师里面最优秀的。
将目光看向和自己一起来的魏国公,天启皇帝笑着问道:“魏国公,你看这国武监如何?”
“臣关国武监实在是不同凡响,皇上英明无比!”自从回到京城。魏国公一直很是担心,害怕天启皇帝趁机找自己的麻烦。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天启皇帝没有丝毫的动作,又听了定国公的话,知道事情过去了,魏国公这才松了一口气。
天启皇帝没有在说什么。他知道魏国公的话言不由衷,这不过是一个学校而已,刚建成,什么东西都没有,哪来的不同凡响。没有拆穿魏国公,天启皇帝回头又将目光转向了孙承宗,沉声说道:“孙爱卿。你觉得这国武监让你来做祭酒怎么样?教授兵法的将领由你来选择!”
虽然是询问意见,可是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坚决,脸上也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有些丧气,要知道这可是一份好差事。不过看到天启皇帝的神色,却没有敢在开口,而是将目光集中到了孙承宗的脸上。
“既然皇上心重,老臣自然遵旨!”孙承宗知道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到也相信自己能做好。便一脸坦然的接受了。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祭酒之位自然是非常的重要,不过这司业之职也非常的重要。魏国公,这左司业就让你来做吧!”
“是,皇上!臣遵旨!”魏国公连忙行礼,脸上没什么表情,可是心里确实乐开了花。
国武监的官职并不高。祭酒不过是从三品,司业更是从四品。可是大明的官职是不能用品级来衡量的,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五品,可是谁敢将内阁大学士当成五品?虽然都有各部尚书的虚衔。可是见面之后还不是要尊称一声大学士!
这个国武监,从天启皇帝这么重视来看,这里以后肯定会是大明将军的要来。一想到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学生,魏国公怎么能不开心?原本以为自己是被削减了权力,恐怕以后就要坐冷板凳了。真的没想到天启皇帝居然给了自己一个大甜枣,有了这个大甜枣,自己也能放心了。
又想了想,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个右司业就先空着吧!想必以后便会有人来的。”
“皇上,国武监的考试要在武举之后,不知道皇上想要招收多少学生?”既然做了这个职位,孙承宗就不想尸位素餐,见天启皇帝没有在任命的意思,便直接开口问道。
“三百人!第一批学生招收三百人!”天启皇帝也知道这三百人是杯水车薪,可是也只能招收三百人,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啊!
点了点头,孙承宗面容严肃的点了点头,虽然新建的国武监很大,可是天启皇帝说招收三百人,那就一定有道理。
“对了,孙爱卿,这国武监和武举不同,他是每年一次。另外朝廷在职军官的子女,可是享受随时入学的待遇,这一点算是一项福利吧!”天启皇帝想了想,又对孙承宗嘱咐道。
“是,皇上,臣记下了!”孙承宗先是一愣,不过接着便点了点头,这个福利只能让军官更心向朝廷,是一个收拢人心的好办法。
一行人又走出去挺远,天启皇帝又开口说道:“孙爱卿,朕弄出了一套管理办法,等一下回去之后你和朕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缺陷。”
“皇上,臣觉得这种事情集思广益效果更好,是不是让人在军机处议论一下?”孙承宗没想着自己参与,一旦有了什么纰漏,那责任全是自己的,皇上是不会错的。官做到他这个地步,一定要知进退,否则很难收场。
“好,就按照爱卿说的办!”天启皇帝点了点头,同意了孙承宗的说法。
参观了完了国武监,天启皇帝又带着人去了国子监,应该说是扩建之后的国子监。新建的国子监,天启皇帝任命了徐光启为祭酒。
整个国子监非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文学院,一个理学院!这是天启皇帝早就想好了的,一方面单纯的培养文官的人才,另一方面看培养能够搞理工的。
针对于文学院,天启皇帝想要选取那些科举不中的士子,培养之后给他们一个出身。这些人不是出自科举,全都是天子门生,没有座师就是自己。这些人便是天启皇帝为自己新政准备的班底,第一批班底!
如果没有真正支持自己的人,就算自己实行了新政,到了地方上肯定也是面目全非。自己需要培养出一些真正支持新政,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官队伍。
从大明朝建立内阁制之后,历代皇帝便开始了与文人政权的斗争。无论是嘉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还是万历皇帝无颜的抗争,都是这个范畴以内的。
文人讲究的是士人与皇帝共治天下,天启皇帝倒是不反对这个,可是这些士人说一套做一套。天启皇帝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班底,一个好的行政队伍。
皇上打掉一批文官,科举会再选出来一批,这样文官的援军是源源不断的,皇帝却只有一个人。皇帝扶持宦官,扶持太监,可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对于天启皇帝来说,国子监培养出来的官员,本身就与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出身不同,这样就存在着矛盾。
自己可以平衡这样的矛盾达到制衡,另外自己可以在这里给他们灌输一下观念,一些自己想要给他们灌输的观念。
“皇上,这国子监也只招收三百人吗?”徐光启陪着天启皇帝走在路上,一脸凝重的问道。
徐光启也没想到天启皇帝会将这个差事交给自己,不过他知道理学院,似乎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更合适了。虽然对差事没什么看法,可是对于招生人数,徐光启一直觉得有些少。
“文学院依旧招收三百,没有限制,所有人都可以来参加考试!”对于全都来报名的现象,天启皇帝是不用担心的。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那个自觉的,另外他们读书人十分的尊重,不会因为好奇就来捣乱。
天启皇帝给文学院三百人的名额,想必理学院也是这些,这就让徐光启送了一口气。脸上也带着笑容,道:“皇上,理学院的三百人招收,让臣来做主考可以吗?”
这一点徐光启非常的看重,如果是别的人,他还真的就不放心。
这一点不光是徐光启知道,天启皇帝心里也十分的清楚。这个考试只能让徐光启自己来,别人还真的不合适!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这件事情就交给爱卿了,爱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似乎想起了什么,天启皇帝接着说道:“爱卿,理学院不必遵守三百人的名额限制,爱卿自己做主就好!”
一边的魏国公一愣,没想到天启皇帝对国子监如此宽容。看了一眼身边的孙承宗,见他没有说话的意思,魏国公也没有开口说什么。
第六百一十一章 计划和谋划
天启五年的科举终于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