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帅春秋鼎盛,说什么晦气话。”郭琪开连忙道,这些老班子按后世的话来说,还是有点迷信的。
没办法用科学解释的现实,便被后世称作迷信,其实是有些偏颇的。古代很多皇帝都信奉风水,算命,道教,佛教等都颇为尊崇。唐朝的李世民,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等人都或多或少接触了一些后世口中的迷信人物,比如说陈抟。这些东西存在了几千年,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是民国,现在段祺瑞,吴佩孚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赵匡胤还有一些帝王将相,段祺瑞,吴佩孚,这些厉害角色并不是脑残,相反,他们比起大多数人都要精明得多。而且性格极为顽固。想要糊弄他们,不说有没有这个胆子,就算有胆子,手底下不露出几分本事出来,这些人会信你?
不要以为一些江湖上的魔术师把戏能糊弄住他们,实际上像李世民,赵匡胤,段祺瑞,吴佩孚这些人心智比起绝大多数人都要坚定,头脑也要更清醒,见过的世面也更多。
如果以为一些骗子的招术便能糊住那么多人,只能说后世的一些专家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江湖骗子肯定是有,不过能流传几千年的文化也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第四卷 第388章 直奉争端
“这个曹锟,到底还是不愿意裁军啊。”叶重摆了摆手,不愿意在刚才的话题上再继续下去。
“如今苏联方面的铁路已经修到了伊尔库茨克。不过列宁去逝确实是兴帅动手的天赐良机。苏联才刚建立不过几年,内部的争权夺利肯定是少不了的。内部不靖的情况下,恐怕也没人愿意东进。若是错过,以后可就没这般好的机会了。”郭琪开道。
“错过?连东北军的新名字我都想好了。”叶重笑着坐了下来道。
“兴帅准备给东北军起什么名?”蒋方震问道。
“国防军!”叶重淡淡地道,有些剽窃了后世德国军队的名字。不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东北军打造成一支真正保家卫国的军队。
“国防军,国防军。”蒋方震叨念了几次,“兴帅好立意。”
“国魂祠,国防军,恐怕兴帅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了吧。”郭琪开笑着坐了下来。
“预料以后的事,我哪有这么大能耐。”叶重摇了摇头,“对了,与直军开战,参谋部计划调动多少军队南下?”
“目前直系主要有以下几股力量,以曹锟保定为中心的河北军,占到10万人左右。另外是实力最强的吴佩孚,驻扎在洛阳11万余军队。接着便是湖北萧耀南6万余人,剩下就是河南督军王随斌了,手下有5万余人。合计32万余军队。”蒋方震道,“参谋总部经过讨论之后,觉得西北抽调2个师,2个混成旅3。6万余人屯兵潼关,以防守为主。”
实际上由于一个师又三个独立骑兵团(原为独立骑兵旅)已经调到了新疆,胡景翼,柴公升等人还在蒙古行省库伦一带。西北可调遣的军队并不多。
“另外再抽调4个师,一个重炮旅,飞机60架,走海路运输到山东。这样一来,加上原来的3个师,山东方面便有10万余人。威胁洛阳,郑州一带,可攻可守。”
“主攻方向还是从山海关入关的主力。15个师,1个重炮旅,1个坦克教导大队,120架各式飞机。合计22万余人。计划在两月之内结束对直军的战争,并且全盘接收直军地盘。”
“将河北,河南,湖北三省也握在手里,这天下基本上就定下来了。”郭琪开道。“真是想不到,民国一统,竟然会在我们这些人的手里实现。”
“看来你们都很看好这场战争。”叶重道。
“这是自然,卑职等人想不通有什么打不赢的理由,要不是为了防备俄国和日本人留了二十万人看家,连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也可以一并下了。”郭琪开道。
“既然决定了,就尽快调动军队吧,吴佩孚这个人打仗颇有章法,可不要被他抢先动手打乱了布局。”叶重道。奉俄战争,奉日战争,东北军都是抢先一步,在开始占尽上风的。自己抢先来得痛快,别人抢了先手可就如同吃了苍蝇般了。
“到山东去的军队已经陆续在大连登船了,直系反应过来也需要时间,没那么快的。”蒋方震道。
东北这边已经敲定了作战计划。直系现在也吵成了一窝,有说要裁军的,也有说要和东北军决死一战的。
几天没睡好的曹锟也有些迟疑不定,叶重不是段祺瑞,和东北军开战,曹锟一点把握都没有。不得已终于决定打给叶重一个电话。
“喂,兴武!”电话里面曹锟的声音有些沙亚。
“曹老哥。”坦白说,叶重跟曹锟的私人关系还算是不错的,如果有可能,叶重也不想双方撕破了脸。
“咱们也算是老相识了,中央真的要逼着我裁军吗?”曹锟问道。
“就算中央不撤军,河北,河南,还有湖北三个省加起来维持30多万军队,曹老哥的日子又好过?”叶重道。
“我的军费开支是大了一些,不过兴武你现在已经成了民国权势最重的人,拥兵也最多,还掌握了中央大权,何苦再来逼我一把。”曹锟道。
“既然说到了这个份上,我就把话跟曹老哥摊开了说,说权力,到了我们这个份上,也算是民国最顶尖的了,说钱,老哥你少说也有大几百,千把万,这一世是用不完的。我对曹老哥你没意见,不过民国松散了这么久,终究是要归于一统的,只有国内拧成了一股绳,咱们对外面说话才能直起腰板。你别看我在国内风光无限,前两年见着洋人还不是要矮上一头?日本人明面上都刺杀过我两次了。换了老哥你到东北,他们一样敢杀你。日本人,洋人为什么能骑在咱们头上?归根到底还是国内军阀割据,国家不够强大。只有民国统一了,说话才有底气。你我也再不用看洋人的脸色。”叶重道,“曹老哥若是愿意,就跟我一起组建国防军,到时候中央必定曹老哥的位置。我叶重也不是什么好处都往自己口袋里面拿的人。曹老哥若是愿意一起干,裁撤掉部分军队,咱们一起联手把民国给统一了。不是比统治几省来得痛快。”
“这个年头,有军队就有话语权,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军权才是真的。我真要是把军队给裁了,以后哪里还有我的位置。”曹锟道。
“曹老哥你很少亏待手下,我叶重也不是刻薄人。这次裁军是对事不对人。”叶重道,曹锟要是把直军裁撤到12万人以下,叶重还真不介意曹锟在中央占一个实权位置。“民国始终是要统一的,曹老哥多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挂了电话,叶重披了件大衣径直出了门。
小汽车径直驶进了奉天兵工厂,此时的兵工厂厂房里面除了穿着厂服的工人,技师之外,还有一群男男女女的学生,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德国教授,奉天理工大学的教授。连现任校长周诒春也在。
此时的天气还是有些寒冷的,不过这些理工大学的学生,教授,还有兵工厂的技师都是一脸的兴奋。
小汽车通过兵工厂严格的安检之后,为了不打扰到那些学生,叶重只带了少量的警卫步行来到厂房门口。水压机是个大家伙,为了日后容纳下更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厂房的空间是赶大了建的。一层的厂房高达几十米,人在里头显得格外的小,略微抬头,能清晰的看到厂房顶上紧凑的钢铁结构。
“兴帅,你怎么也过来了?”周诒春看到走下车子的叶重,略微吃了一惊道。
“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我怎么能不过来看看。”叶重笑了笑道,钢铁的产量规模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体工业实业,而大吨位的自由水压锻造机在这个时代则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能力。
不远处的一个身高估摸着有二十米几米的大家伙,几万个零部件,为了确保不出差错,安装这样一个大家伙,耗费了这些技师,学生两三个月的时间,眼下叶重赶到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后收尾的阶段了。
“这是在德国工程师巴德瑞,海因茨等人的辅助下,由奉天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理工大学三所学校的教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设计的6000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
之前东北最大吨位的水压机也就3500吨,这下子直接翻了近一倍。不过只要这台水压机制造成功,便代表着东北的工业能力实现跨跃式的提升。
“为了制造这台水压机,这些学生,教授,技师们可是卯足了劲。从设计到实验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不过以前一直进展缓慢,直到德国的专家过来之后,速度才快起来。”周诒春道,“这些学生还是很能吃苦的,将制造出来的零部件组装起来耗费时间要数月之久。为了不耽误现在的学习进度,一天能睡上六七个小时就不错了。”
叶重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站在旁边看着神情专注的学生,技师们。
叶重在这里站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随着最后一个零部件装上去,东北或者说是民国第一台6000吨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已经成形了。
“下面要进行最后一道水压测试了。”周诒春向叶重解说道。
紧接着,在总工程师魏海文的指挥下,高压水泵开始翁翁地运行起来,那种低沉的声音可以让人感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随着高压水泵的运行,压力表的指针开始缓缓上升。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压力表。
100吨。200吨…。。500吨,运行良好,指针还在上升,1000吨…。2000吨…。。3000吨4000吨,5000吨,仍然没有出现故障。整个厂房内除了机器运转,已经听不到别的声音。指针还在上指,一直到6100吨停下,机器完好无损!
“哦……。。”这一刻,一些教授还算矜持一点,所有的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理工大学,奉天理工大学的学生都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从参与设计到组装完成,整整凝聚了他们将近三年的心血。在这一刻,他们感觉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那些来自德国的,还有几个白俄技师,也欣慰的鼓起掌来,参与到制造过程中的他们也同样付出一汗水,他们用自己的知识赢得了学生老师们的尊敬,也能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洋人也是人,当大多数高层吃里扒外,鱼肉百姓的时候,洋人自然看不起你。可是当他们身临其境,能感受到东北这些人为了振兴民族所做的努力,也会由衷的赞叹这些学生,老师们的毅力,坚持。只要你努力过,奋斗过,即使是你的敌人,也会尊重你。日本人作为民国的宿敌,但是不能否认,日本自称的大和民族确实是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民族,他们在资源贫脊,国小人少的情况下,发展成了一个世界列强。哪怕是仇怨再深,你也不能否认这个民族的可取之处。在清政府载歌载舞,大举办寿的时候,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平民,都在节衣缩食为海军更抵换更先进的武器与舰只。
人在做,天在看。天道酬勤。所以日本人打赢了甲午中日战争。
而后世,日本也在一刻不停地增加石油,煤矿,稀土储备。他们自己用不了那么多,但高度的民族危机感会让他们每年都在做着准备。认识日本人,目光不应该停留在苍井空这些人身上。学会正视自己的对手,才能打败他!
欢呼过后,这才有不少人发现了周诒春这边的少量警卫和叶重。
“来自德国的朋友,很感激你们提供的帮助。东北不会忘记你们在这里曾留下的足迹。”眼下东北能力有限,6000吨级的水压机已经能满足眼下的一切需求,“还有东北的技师,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民族工业的未来和希望,你们是未来民国的脊梁,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在技师,学生崇拜的呐喊中,叶重离开了奉天兵工厂。
¥¥¥¥¥¥¥¥¥¥¥¥¥¥¥
立春过后,奉直两系的关系也恶化到了顶点。东北大军集集于奉天与河北交界处,作出随时南下的姿态。
不管是民国高层,还是列强领事都在高度关注着势态的变化。作为民国最大的两个军阀,一旦爆发战争,将改写未来民国势力分布的格局。现在已经不是直皖奉三系并存的时代,皖系已经成为历史,任何一方取胜都意味着其将成为整个民国的绝对主导。
已经蛰伏了许久的王士珍,段祺瑞等一些北洋元勋也纷纷劝戒直奉双方以和为贵。曹锟也一直犹豫着是否要按中央的命令进行裁军。直接开战,胜算毕竟不高。对于叶重的人品,曹锟也是信得过的,并不是朱元璋那种卸磨杀驴式的人物。不过吴佩孚却是强硬至极,数次发电文指责徐世昌与叶重,将军费大多拨划给东北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