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你见了五哥,可要为娘娘说几句话。”张驸马是实诚人,还念叨着这个呢,“能不降封,还是不降封的为好。”
“我可不说,你也不许说起!”善化大长公主立刻嘱咐张驸马,“都别说了,这事儿,不能往里掺和。”
“可——”张驸马纠结啊。“再怎么说,那不也是岳母……”
“娘才不在意这个。”善化大长公主站起身来,和张驸马一边走一边说,“你是没怎么和她说过话,若是熟悉,你就能明白的……”
想到母亲的音容笑貌,她不禁又笑了起来,摇着蒲扇,在树荫底下挽着驸马的手闲步往外走去,“娘是最不会在意这个的!”
☆、第302章
“来;就是在这了。”贞嬷嬷带着自个收的小干女儿,驾轻就熟地往小巷子里一拐;“就是内安乐堂出来走四条巷子,在原来宜春宫这儿;你瞧,前头不是还有人出来。”
“贞嬷嬷。”迎面就有人招呼,贞嬷嬷笑着和对方打了招呼,“也来拜徐娘娘啊?”
“可不是,这孩子年初连得了几场病,这不是,好了赶快带来拜拜娘娘。”贞嬷嬷说。
“就是,在娘娘这求点香灰,回头拿香囊一装一挂;保准什么病都没了。”那人也道,“快去吧,这会没人,院子里清静。”
“干娘,”小徒弟好奇,左右张望,“这徐娘娘……是不是就是善化殿下的生母,咱们皇爷的祖——怎么说来着,养祖母啊?”
“嗯,今年年初追尊的孝洁皇后是皇爷亲祖母,这位庄毅贵妃是养祖母。”贞嬷嬷点头说,“原来生前是皇太后来着,咱们这内安乐堂就是徐娘娘作兴的,本来没徐娘娘的时候,听我师父说,生了病就是个死,死后烧了,骨灰拿去填枯井,来世还要你做宫女。”
小女孩不经吓,倒是惊呼了一声,“怎么生了病不放回家去?”
贞嬷嬷扫了她一眼,“十年放归的规矩,也是徐娘娘给定的,徐娘娘以前,进了宫就没出来的道理。”
贞嬷嬷这是‘二进宫’了,放出去后嫁人生子,命苦没了丈夫,寡妇带了孩子无法营生,只好又投入宫里做教习嬷嬷,这事儿小宫女也是知道的,还当原来宫中一直都是这个规矩,她一双眼瞪得大大的,“真——真的呀?”
“谁骗你呢?”贞嬷嬷一进宜春宫,声音就放轻了,“都说徐娘娘是观世音菩萨转生,救苦救难,搭救我们宫女子的……这里就是她从前当太孙嫔时住的,一会进去以后,你诚心拜,求了香灰来,保准灵验。”
小宫女瞪着大眼睛,连连点着头,“怪道说呢,一溜这宫里供奉的都是老了的娘娘们,我平时心里打怵,也不往这儿来,就奇怪怎么老有人从这儿来来往往的,原来都是来拜徐娘娘。”
“宫 里是这样,宫外徐娘娘陵寝都有人拜,我在外头的时候,每年徐娘娘冥诞都和老姐妹们约了去,托个体面,进去祭拜一番,求个保佑。”眼看来往无人,贞嬷嬷随口 就低声道,“章皇帝自个儿正经陵寝,倒没人搭理了,听说除了每年春秋、清明冬至宫里有人来以外,平时都是冷冷清清的。我们常笑说——”
见前头人影一闪,她顿时住了嘴,小宫女也立刻装出了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两人和殿内出来的老嬷嬷擦肩而过,贞嬷嬷恭敬地屈了屈膝盖,“韩尚宫。”
韩尚宫微微点了点头,傲然行得远了,贞嬷嬷也不多说什么,和小宫女一道进了屋子,在简单的香案和牌位前头跪了下来。
参拜过了,把带来的香在牌位前燃尽了,香灰小心收好,两人肃静出了屋子,小宫女又低声问道,“干娘……可这徐娘娘,从前都是太后了,怎么如今,还是庄毅贵妃啊……”
“嘘!”贞嬷嬷神色顿时转为肃穆,先是轻喝了一声,“不该问别乱问,怎么教你的?有耳无口,平平安安,有口无耳,惹祸上身!”
见这乖巧的小女儿被她说得微微一颤,贞嬷嬷才是指了指东边,“明白了没有?以后别乱问了!此事也别乱传……就连这庙,都是西宫坚持着才立起来的,你这瞎传,传到东宫人耳朵里,有得你苦头吃。”
小 宫女捂着耳朵,连连点头,面色犹有几分惊惧。两人从南内绕了几个弯子,正好见到张大人走来,便立刻退让到了一边,噤若寒蝉。——和一般外官不一样,张大人 可是当今自小的伴读,又是善化大长公主的幼子,地位尊崇,连南内这样的大内禁地,都可以随意浏览走动,又岂是一般被领进来赏景作诗的翰林可比。
“听 闻近年来,宫中多了座徐妃庙。”张大人不知和谁在谈论着什么,贞嬷嬷偷眼一看,吓得连忙跪了下来,俯□子不敢偷窥圣容。皇帝也并不在意,只和张大人边走边 说。“供奉的便是孝庄娘娘,竟是十分灵验,敏正你又是亲缘,想必更可多得保佑,一会倒可以过去参拜一番,为你们家哥儿求个吉利。”
“子不语怪力乱神,虽说是姥姥,但也……”张大人似乎有些纠结,皇帝便朗声笑了起来,“难道平日谒陵时,你就不拜孝庄娘娘了?”
贞嬷嬷俯首听着,眼中精光一闪,也是若有所思。
看来,皇爷心中,对东太后的不满,已经是难以掩盖,连庄毅贵妃的谥号都不愿承认,还是喊着孝庄娘娘……日后见到善化大长公主时,可要更多几分殷勤了。
她俯身静待两人远走,可不料,皇爷的脚步声走过了,却又倒了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贞嬷嬷听见他在问——却当然不是在问她了,她侧头一看,原来,干女儿不知何时,已经好奇地半抬起头,颇为明显地打量着高高在上,仿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皇爷。
虽说还是一团天真浪漫,但也是十三岁的姑娘了,不然也不能应选进宫,难道……
贞嬷嬷心中一跳,斜斜地瞥着干女儿,在极度震惊中,不知如何,反而浮起了一个念头。
——这徐妃庙,还真是灵验!
☆、第303章
岁月如梭、韶华易逝;沧海悠悠、桑田青青,少女终将成为老妪,历史总有一天也会变成传说。不论是惦念还是憎恨都会冷却;徐娘娘的陵寝;也终将冷清 下来,五十年后;没有人再记得是谁兴出了宫人放还的规矩;是谁建了内安乐堂。这样的事;又有谁会真正放在心上?到末了,连正统年间的风风雨雨;落在史册中 也不过就是几句简简单单的记载,人们总有很多事要忙;比起眼前的生活,先人又何能占据他们的脑海?
到末了,新的王朝,总会取代旧的帝国。经过数十年的战乱,数年的休养生息,和以往那些朝代兴替一样,该做的事,新王朝也不能少做,追封前朝末代皇帝,为前朝修史,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攻陷北平之战中,末代皇帝放火烧宫,皇史宬不幸被付诸一炬,历年实录,焚烧殆尽,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寻访,前朝史终于修筑完成,不论是胡仙师、孙皇后还是徐循,在后妃列传中都只不过是短短一段话。
孝 庄徐皇后,南京雨花台人,永宁侯徐成女,少年入选掖庭,事上勤谨。宣德初年封庄妃,历进贵妃、皇贵妃。历朝皇贵妃由后始。妃无子,取孝洁皇后子,即后端宗 也。端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概因土木之变,后实有力也。景泰十四年,后卒,上初意谥为孝贤皇后,大学士徐元玉以息宗事,后微有嫌疑,谏曰不可。端宗崩,汪 太后复以嫌疑故,废为庄毅贵妃。太后崩,睿宗重尊为孝庄皇后。后有女善化公主,驸马张常。
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一生,最终落定史书中,不过如此百余字。徐循一生的缩影,似乎尽在其中。
至于是否贴切,观者不在意,死者又怎会在意?不论真伪、不论褒贬、不论曲直,不论他人笑,他人哭,别人的笔,决定不了她的一生。生前无法,生后更无法。
即使再无人知晓,总无人在意,她总是来过,总是活过自己一生,这一点,她自己明白就好。
书成那一刻,来自燕山的风,吹过封土堆上的茕茕青草,关于徐循一生的无数画面、无数缩影,仿佛化为流光,纷纷往书中投去,在闪烁间,终于落定纸面,百余字间微光流动,过了一小会,方才黯淡下来。
观者匆匆一扫,这一页书,很快被翻了过去,下一页,又不知是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了。
#
一元逝去一元起,宫里又何曾有过真正寂寞的日子?烧毁过,重建,崩塌过,重修,几经更名反复,原来的南内成了御苑,清宁宫也成了慈宁宫,至于永安宫,更是早被改了许多名字,如今,已经是被唤为翊坤宫了。
“刘娘娘仔细脚下。”宫女们前呼后拥间,一位华服少女莲步轻移,踱到了这条巷子里。
“这便是贵妃庙了。”她略有几分好奇地打量着这小小的院落。“听闻前朝睿宗年间,王贵妃便是在此庙前得了睿宗青眼,这庙宇,是因此得名吗?”
“故老相传,都说是灵验无比。”陪侍的嬷嬷笑道,“不过却不知是从何起源了,娘娘果然博闻多识,奴婢等都是不如了。”
“在家翻阅前人笔记时,偶然记起而已。”刘娘娘微微一笑,“既然散到了这里,那便拜一拜吧。”
也不待众人说话,她便拎起裙摆,徐徐进了庙前,洗手要香,又在那面目模糊的泥像前跪了下来,在心中默祷道,“信女刘翠儿,侥幸应选入宫,得封德妃,请贵妃娘娘保佑信女早得陛下垂青,早生太子,长命百岁、万福万寿。”
想到陛下那年轻而英俊的容貌,和蔼的表情,刘娘娘不禁微微红了脸,慎重拜了数拜,又在心中发了几个香烛愿,这才站起身来。
“咦。”偶然瞥了一眼,她不禁奇道,“怎么神像边上,还有牌位的?”
“故老相传,一向如此。”守门的老宫人道,“奴婢等人也不知为何,这牌位上的字都快磨不见了,更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只为了恭敬虔诚,一向也没敢取下。”
刘娘娘好奇地多看了一眼,只见果然牌位上香火斑驳、金漆零落,只隐约见到一个双人旁,倒是和王贵妃的姓氏不符,想来,怕是王娘娘的侍女之流,放在这里享用香火的。
不论身份如何,总是人死为大——思及此,她便又是双手合十,对那牌位拜了几下,方才转过身来,拎起裙摆,踌躇满志地跨出了门槛,走进了艳阳地里。
一轮当空,万里独照,天似也陪衬她的好心情,刘娘娘举手遮目,往天边看了一眼,忽而眉头微皱。
——不知何时,天边极远处飘来了一缕乌云,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又要下雨了。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终于写完了……累死了……
后记完
…… 如果就这样会不会被打死啊,哈哈哈,之前说过要把一些正文中没提过的疑问提出解释的,在这里当然是要给与解答了。同样,因为贵妃是单本作,很多叙事角度限 制,或者是当事人自己认知限制导致无法阐述清楚的内容,也会在这里做个补充说明,作为作者的原始设定,当然了,读者有怎样的理解,是读者自己的事。
1 蓝宝事件??蓝宝事件是巧合,第一个捡到蓝宝的是赵昭容,捡到以后她收藏了起来,之后无意间听人夸耀徐循受宠程度时,知道她得到了一件稀世蓝宝。赵昭容对 比后发觉这就是徐循得到的首饰,她想要陷害徐循通。奸,所以就指使着心腹内侍把蓝宝放到了任意一名可以进内帷的内侍屋里。之后的阴错阳差大家都知道了。事 发后赵昭容找到机会把心腹小内侍打死了,这件事并没别人知道,她成功地把秘密带到了殉葬时。对于徐循来说,这件事是又一个难解的秘密,也是当时瓦解她三观 的推力之一。
2 皇帝爱谁 在我的设定里,皇帝爱过两个人,如果要比较最爱时的程度,是小孙赢,皇帝对小徐的感情比较纠结,爱并不纯粹。但他对小徐最好。皇帝曾经最爱小孙,但到最后也是最恨小孙。
3 柳知恩和皇帝说了什么 真的就是很正常的解释之词,皇帝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是因为他觉得柳知恩对徐循的了解比他更深,这让他有受到威胁的感觉,但皇帝的骄傲也不允许他承认这个事实,他转而以更得体的理由欺骗自己,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眼不见为净。
还有啥疑问大家可以留言问,我来回答,下面说下我对几个配角的原始设定吧。
胡 后:胡后入宫存在内幕,但她本人一开始并不太了解,胡后从没有爱过皇帝,她是恐惧入宫的。胡后的心里一直存在严重的自卑问题,这一点她自己都没发现,别人 也没有察觉。她从没有想过和孙贵妃争夺皇帝的宠爱,因为自觉不可能抢赢,无胜算也无动机,胡后有足够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