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萝卜头要是将百味堂洗劫一空,必然会被人察觉。这样一来。往后就不要再想来偷了,等于是断了这条路。更重要的是,一旦这样做了很可能会被逮到。毕竟,他们的“老巢”就在这附近。平日里别人都对他们视而不见,可要是出了事儿,恐怕第一个就会怀疑到他们头上。谁让他们无父无母有无正经的营生呢?在别人眼里,他们能够活到现在,就必然是做了不光彩的勾当了的,早就被列为了重点防范对象。所以说,一次性偷光是不可行的。其实。他们每天偷上三五斤,若不是程昱细心,根本就不可能被察觉,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坚持一个月下来。要比一次偷光划算得多。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选。
故而,赵四娘非但不觉得小萝卜头们忠厚,反倒从这件事上看到了他们的精明之处来。
虽说无父无母的孩子们要在这个世上活下去,就得要精明些才行。对此,赵四娘表示理解。可当他们把这份精明用到了谋算自家的铺子时,她还是会觉得膈应。
不过。小萝卜头们都已经被带了回来,爹娘加上大哥三人轮番苦劝,还有,那个提议确实可以试上一试……
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赵四娘最终还是答应帮这些孩子一把。
“你明儿可以不必去私塾。我给你二十两银子做本钱,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带着他们去外面谋生。”赵三郎还没来得及高兴,一盆冷水就泼了下来,只听赵四娘继续道:“他们的住所、营生以及安全等,由你全权负责,不要指望我或者是家里人帮你解决,一切都要靠你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半个月之内必须安顿下来,最迟下个月十五你就得给我去私塾报到。”
说罢,她也不给赵三郎讨价还价的机会,就转身进屋补觉去了。
自作自受的赵三郎只得接下这个烂摊子,着手干了起来。
且说赵三郎为了安顿那些孩子连日在外奔波,忙得不可开交。尽管赵四娘之前发了话,这桩由赵三郎揽下来的差事就得让他自己去干,家里谁都不许帮他做。可背地里赵永忠夫妇没少帮着忙活,又是出钱又是出力。
不仅是他俩,赵三娘也搭了把手,主动把孩子们领到了百味堂,让一时之间还没找着合适住处的他们晚上宿在铺子里。据说,赵三娘还吩咐负责收尾的伙计每天临走前都得要把灶膛烧得旺旺的,灶上热着的两口锅里,一口装着热粥,一口装着热水,供孩子们随时取用。
这件事儿传到赵四娘耳朵里后,她非常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哼!这是做给谁看呢?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都够那些小萝卜头在小客栈里住上一年了,根本用不着去铺子里挤桌子睡长凳。这分明就是在作秀嘛!
不过当赵四娘听说,就连一向迷糊不管事儿的赵四郎都把自个儿的羽绒服送给了萝卜堆里的小丫头,脸上再也挂不住了。她想了想,就把存放在春华堂里的羽绒背心都领了回来,从中取出十四件来。一件当然是给赵四郎,另外的十三件就送给了小萝卜头们。
赵四娘暗自点头道,我的爱心也很大,还是正红色儿的那种!
可有意思的是,这位自诩超有爱心的人士,她在分发背心的当天晚上,断然拒绝了赵三郎增加启动资金的请求。
当时她是这么说的:“都给了你们二十两白花花的银子做本钱了,这还不够?要知道,当初咱开赵家铺的时候,只拿得出一贯钱做本钱,不照样走到了今天。所以说,钱少不是问题。哼!真嫌不够?那趁早别干了!”
所以说,赵四娘的爱心是不是真是正红色儿的,还真不好说。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围炉夜话
读懂了梁研的言下之意,赵四娘觉得后槽牙都磨得生疼。
怎么办?好像撕碎对面那张温良无害的笑脸啊!
“老娘……”就是不答应,小兔崽子你爱咋地咋地吧!
还没等赵四娘意气用事爆粗口,梁研又道:“开食铺,米面粮油都是少不了的吧?咱要是合作,这些东西的采购你也不必费心了。”
这条件也太诱人了吧?明知道这极有可能是梁研抛出的饵料,赵四娘还是忍不住咬上了钩。
她深吸一口气,又深吸了一口气,方才咽下心头那口喷薄欲出的老血,说道:“成交!”
听到这儿,一向颇为内敛的梁研笑意深深道:“一言为定!”
直到赵四娘做完了这笔让她又欢喜又恼恨的买卖,双方都签下了白纸黑字,赵永忠才带着一脸笑意来接小闺女。
说实话,明知这会儿回老赵家肯定没好果子吃,赵四娘很想找个借口打道回府,至少等到里正赵正义把肖家人赶出赵家村后再回去。
只是一想到赵乔氏手上的那些砒霜,赵四娘就自觉无法退缩。尽管之前在沈岚那儿告了一道黑状,可沈岚会不会信?信又会信多少?她心里没底,还得亲自走一趟才安心。
从静海坐船到达姜家滩时,已经到了黄昏时候,村落里炊烟四起。
赵永忠原打算探望过岳父岳母后就直奔老赵家,却被赵四娘以天色太晚为由拦了下来。最后父女俩商定,今晚就留在姜家滩,明日一早再回老赵家。
不过赵四娘拦着他爹不让走,却让姜华去镇上把赵永孝请过来,想了想,又让他找个借口把赵二郎也叫过来。
这会儿正是晚饭时分,劳作了一天的姜家人都已经归家,就连寄居在姜家的杨家人听说赵四娘父女来了,也过来凑热闹。一时间。姜家的堂屋里头围满了人。
“在外乡过活可有多不容易啊!居然还记挂着我这个老头子,真真是孝顺的好孩子啊!”杨老爷子看着两套针脚绵密的秋衫,点头笑道。
“正合用!真真是贴心的好孩子。”杨老爷子的大儿媳妇廖氏拄着新拐杖走了两步,一脸感激道。
“这么好的料子。还是在城里买的,得费不少钱吧?哎呀,这可怎么好呢?”杨老爷子的大孙媳妇何氏小心地摸了摸给她那块衣料,满脸喜悦道。
杨氏面有得色,笑眯眯地劝道:“这有啥?这是四娘家的心意。你就安心拿着。”
说罢,杨氏又将一只木匣打开,朝杨二喜姐妹俩招了招手,笑道:“这盒子绢花是你姨特地捎给你们姐妹的,可是城里头卖得最好的样子,快过来瞧瞧。”
不得不说,赵四娘家想得挺周全。这回回乡,她家不仅给姜老爷子夫妇准备了丰厚的节礼,就连杨老爷子等杨家的亲戚也顾到了,给他们每个人都备了份合适的礼物。
说话间。手脚麻利的姜月娥就把饭摆好了,招呼大家赶紧入座。
为了招待难得回来一趟的赵永忠父女,勤俭持家的杨氏破例让姜月娥加了好几道油水十足的肉菜,还把平日里舍不得喝的烧刀子也拿了出来。
好酒好菜加上好话题,堂屋里的氛围格外火热,说笑声几乎没有断过。
就在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时,姜华带着赵永孝叔侄回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张和泉。
赵四娘知道轻松的氛围到此为止,下面不得不开始沉重的话题了。
那厢好客的姜老爷子正招待赵永孝叔侄和张和泉入席,这厢赵四娘用不低地声音很突兀地问道:“爹。你还记得袁家的小姑娘说过,她以前的主人家有多么狠毒吗?”
赵永忠一愣,过了片刻,方才答道:“嗯。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肖家吧!又是在老家杀人放火,又是在边城仗势欺人,就连来了咱姜家滩也不肯安生,无缘无故地就打了袁家那孩子一顿,差点儿打出了个好歹来。那都是些啥人啊?”
赵四娘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旁的杨老太爷忽然接口道:“肖家?还在边城待过?难不成……他家是不是有个叫肖守安的浪荡子啊?”
赵四娘眨眨眼,忙问道:“正是他家!太爷爷,您认得他们?”
杨老太爷登时激动起来,拔高声调道:“认得!怎么不认得?他们就算化成灰我都认得!哼,这个肖家仗着家里有钱,可没少祸害乡亲们。”
杨老太爷的大孙子杨久平也愤愤道:“咱家附近有户姓毛的人家,他家的顶梁柱就是死在肖守安手里的!”
赵四娘心道,这真是刚瞌睡了就有人送上枕头。她正愁光凭自己嘴说恐怕没法子让她爹感受到肖家人有多恶毒,不想杨家人居然站了出来指证,这下就更有说服力了。
于是她忙让杨家人详细说说肖家是如何为祸乡里的。
话说杨家定居边城多年,虽没能够积下什么家财,却靠着勤劳肯干开出了十几亩荒地。忽然有一天肖家发话说,自家要买下包括杨家田地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土地乃农民之本,杨家当然不肯随便卖掉。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卖,也得要他肖家出个合理的价钱才能卖。杨家手上的土地多年前虽是荒地,但经过多年的精心耕种已经算得上中田,可肖家只肯按下田的价格来算,这让杨家如何能答应?
谁知这时杨久平的父亲得了重病,急需要一大笔诊疗费。爱子心切的杨老太爷为了给长子筹钱治病,不顾家中其他人的阻拦,硬是把田地卖给了肖家。尽管后来杨久平的父亲还是撒手人寰,可杨家也算是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劫。
原来由于肖家给价太低,不只是杨家不肯卖地,附近还有好多人家也不肯答应。饶是肖家软硬兼施,最后还是有五六户人家咬牙不应。就在这时,他家的顶梁柱毛大柱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到了一伙匪徒,被人救回来的时候就剩下了一口气。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雁过拔毛
这些双手重新获得自由的孩子们望着满满一桌香气四溢的早餐,似乎是怔愣住了,竟然不知道动手去取。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一把冲到桌前,争着抢着把早点拼命往怀里扒拉。直到桌上的早点被一扫而空,各人才摁住装有鸭血粉丝汤的大碗,狼吞虎咽起来。
包子和烧饼就算了,居然把切开的鸭蛋也往怀里揣,赵四娘表示有些接受不能。不过看他们那跟乞丐有得一拼的打扮,又觉得释然——无所谓了,与其担心鸭蛋里的油会弄脏衣服,倒不如担心衣服会把鸭蛋给弄脏了。
看到这些孩子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早饭,赵四娘心道:且不说之前失窃的财物了,就在刚刚又赔了一顿早饭,损失这么惨重,怎么也得打听出个子丑寅卯来不是?可不能让人半路给跑了,得加派人手来看守才行。
于是赵四娘就从前面叫了一个人高马大的伙计来,让他跟着赵三郎一道把人押去城北。
好不容易送走了那些烦心的家伙,赵四娘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谁知她回笼觉还没睡醒呢,就被人从被窝里挖了起来。
出门一看,得!
早上送走四个小萝卜头,这会儿院子里居然又来了一大串。
赵四娘仔细数了数,居然有十四个之多!
她也不说话,幽幽看向赵三郎,意思很明显:求解释!
办事不利的赵三郎轻咳一声,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今早把这些孩子带到百味堂之后,还没来得及去请附近的里正,就有前来就餐的客人道出了他们的来历,甚至还有人说出了他们现在的住处。有了这些重要线索,再三盘问之下,终于撬开了他们的嘴。
原来,这些孩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以前就跟着一个老乞丐住在百味堂所在的破庙里,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今年春天的时候。老乞丐死了,少了庇护的他们没几日就被几个泼皮无赖抢去地盘,被迫离开了破庙。幸而当时已经开春,在府城里四处流浪的他们倒也没被冻死。靠着行乞外加偷鸡摸狗,一直混到秋天。
然而入秋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他们就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家。可回来一看,破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崭新的小饭馆。熟门熟路的他们很快就发现出,饭馆里面就只有白天有人,到了晚上就无人看守。他们中正好有个人得了老乞丐开门撬锁的“独门绝学”,于是就打起了百味堂的主意。不过小心谨慎的他们害怕会被发现,更害怕失去这个还算稳定的食物来源,于是每天晚上仅盗取少量的食材。谁知遇上了心细的程昱,这才露出了马脚被抓了回来。
对于这套说辞的可信度,赵四娘持保留态度。不过这会儿她实在没空追根究底,她更关心的是为啥要把这十四个小萝卜头带回来。
赵三郎临走之前她有说过,让他把这几个孩子的恶行告诉他们的家长。让家长好生管教。后来既然发现他们是孤儿,那就口头教育一番后把人给放了就是。如今把带这么多人回来,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