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酝蛴铮皇墙倘舜嫣炖恚鹑擞保ā吨熳佑锢唷肪硪欢L朴胝傩校诘赖路矫胬此担搿按嫣炖恚鹑擞笔峭耆聪蚨械模灾祆涠灾疃裢淳K浴罢氖跻粤⒓透佟蔽喝危蛐⒆诨实鬯担涸副菹伦越褚酝荒钪⑸匦虢魃魃蟛欤翘炖砟鼗故侨擞H绻嫌诶砭图右苑⒀铮绻侨擞图右钥酥啤!按嫣炖恚鹑擞庇诤笫烙邢嗟辈缓玫拿侵祆涞脑馐墙腥私谟罟⒎侨美词坷习傩眨怨倭拍酥粱实鄱加型囊蟆U庖舱侵祆渲髡旁诘笔牢ǔ妓炊缘脑颉D谇煸辏1195年),外戚韩侂胄专政,大兴“伪学之禁”,还有人上书乞斩朱熹,可见朱熹思想的价值取向。

  《宋史》评价说,朱熹做学问博求经传,后来遍交当时的有识之士。李侗从学于罗从彦,罗从彦从学于杨时,杨时又从学于二程,朱熹不远数百里,徒步去向李侗求教。他说自己是续二程之真传。有人说,自周朝以来,以传道为大任者不过几人。而确实能将这个道发扬光大的,只有一二人。孔子以后是曾子、子思,到孟子那里才得以振兴。孟子以后有周敦颐、二程、张载继其绝学,而朱熹才集大成。在学问家眼中,朱熹之思想非同小可。非同小可又怎么样?它连个人赃俱在的小官唐与正,甚至伪造官会的骗子都治不了。这里面有个问题,即政治思想之为谁所用。

  理学之为朱熹所用,或一切正人君子所用,则其不仅用以教化百姓,也用以匡正官僚、皇上之操守。但在官僚体制和皇上面前,理学算个什么东西?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一旦换个立场,由皇上来操纵这理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孝宗而后的理宗,忽然发现程朱理学是个好东西,可以化为政治纲领控制天下,便大加提倡,作为驯服百姓的工具。这个奥秘,后来的君主也心领神会。明清之际,朱熹的著作被当做范本和教条来宣传,成为毒害社会的鸦片抑或杀人不见血的刀子,这离朱子思想的原旨已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朱子之“天理”未存,而皇帝和士大夫们的“人欲”倒扩大了许多。统治集团在以朱熹思想御人的同时,大大积累了强权统治的经验。这更是朱熹所始料不及的。

  设若理学为人民所用,“存天理,灭人欲”或可不提,而以朱熹之道德精神来要求天下,包括规范统治者,仍不失有可取之处。可惜这是很难的。早在淳熙七年(1180年)四月,朱熹曾上书批评朝政的腐败,要求孝宗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远小人。孝宗大怒道:“这是骂我要亡国!”第二年朱熹又上奏,批评孝宗用人失误,朝廷体统尽失,当“正心诚意”,孝宗更是不快。因唐与正案罢官后五年,周必大推荐朱熹当江西提刑,有人劝他说,“正心诚意”之论令皇上心生厌恶,千万不可再提。朱熹却说:“我平生所学,唯此四字,我朱熹怎么可以隐瞒自己的观点欺骗皇上呢?”他还是照样批评朝政得失,最后终致被人暗算排斥。要做到像朱熹这样坚持观点,天下没有几人。

  道学与圣人系统

  道学,即上世纪(十一)萌芽的理学。

  进入本世纪(十二)后,理学改称道学,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可能是理学只是纯学术性的学派,而道学则由意识形态领域,进入到实际的行为,成为一种政治上或社会上的党派。士大夫在理学思想指导下,一面自卫,一面打击异端。我们似乎可以称道学是“应用理学”。

  道学一开始就以儒家学派的正统自居,而儒家学派的思想又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所以道学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此一正统,靠一个道学家所拟就的、庄严的圣人系统维持,所以这系统有时候也被称为“道统”,道统由下表所列一系列的圣人组成: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中国自纪元前三世纪到纪元后十世纪,凡一千二百年之久,所有的人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出现过圣人。而在上世纪(十一)和本世纪(十二),却连续产生两位:程颐和朱熹,由此可知道学家的重要地位。朱熹的哲学基础是程颐的“敬畏”,他把它阐扬为“居敬穷理”。于是他发现“天”是宇宙的自然法则,同时也是道德(个人的)法则和政治(国家的)法则。一个道德上没有暇疵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一个道德上有暇疵的人,即令再有才干,也不会把国家治理完善。至于道德的内容和标准,则由道家学订定。

  道学家认为,人类只有两种:“不是圣贤,便是禽兽。”这跟“君子”、“小人”的二分法同样严厉。圣人是一种凝固剂,主要功能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持既定的名分和既定的尊卑,使不作任何改变,以免名分和尊卑紊乱。这种道德法则的精神和形态,被称为“礼教”(又称为“名教”)。怎么样使礼教达到至善,朱熹认为关键在于“天理人欲”。天理是善,人欲是恶,所以必须尽量发扬善而摒斥恶。礼教的正常运行,是天理、是善。企图予以变革的,是人欲、是恶。一个人必须努力减少自己的欲望,减少越多,越接近圣人的境界。减少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圣人们所下定义的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忠君爱国,除此一念外,别无他念。

  ——自从纪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学说为中国法定思想,中国人的思想开始受到拘束,经过一千余年的累积,到了本世纪(十二),更加严厉的拘束,在理学家道学家手中完成。

  问题就恰恰发生在这里,因为道学家的要求太高,所以很难有人能够达到际准,连道学领袖,圣人系统中最重要人物朱熹都不能。朱熹担任浙东地区(浙江省)高等法院院长(提举浙东刑狱)时,跟台州(浙江临海)州长(知台州)唐仲友,为了争夺一位漂亮的妓女严蕊,朱熹失败(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她对满面道学的圣人,恐怕难以激起澎湃的爱情),朱熹遂攻击唐仲友奸邪,向皇帝上奏章弹劾,这跟程颐对付苏武的手段如出一辙。他们在感情激动时,都不能实践他们对人的要求,其他人当然更为困难。于是产生下列两种现象:

  一、道学家在礼教甲胄之中,因不能忍受那种压力,往往人格分裂,成为言行不符,甚至言行恰恰相反的两面人,道学家所要求的道德,几乎全部都是外销品。

  二、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道学家往往一味要求别人在礼教甲胄中受苦。这种心理背景,产生一种愿望,对别人的责备永无止境。动不动就要求别人死,甚至即令死也不能逃脱责备。

  这种偏差的行为,当然引起反感。道学与反道学双方都向皇帝争取支持,反道学的一派在宰相韩侘胄领导下,获得胜利。一一九六年(已是本世纪尾声),第十五任皇帝赵扩下令,禁止道学传播,担任国立图书馆官员(秘阁修撰)的朱熹,也被免职。但只禁止了六年,到下世纪(十三)一二○二年,即行解禁。但道学家却掌握着两大武器:一是教育,朱熹在私立大学白鹿洞书院当校长,学生遂成为道学的主要传播者;另一是考试,国家考试大权,始终握在道学家之手。它只录取赞扬道学的人,知识分子遂大批被引到他们指定的道路上。

  在这个庞然而坚固的道学思想指导原则下,寡妇被迫活活饿死,也不许再嫁。音乐、戏剧、绘画,一律成为坏人心术的毒品,逐渐被轻视。作诗也属于堕落行为,因为不专心便作不好,专心则就没有时间思念道德和忠君爱国的大事了。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之类,看一眼都是罪过。只有低贱的人才去从事体力劳动,圣人系统和准圣人系统——道学家,则必须全神灌注道德和道德基础上的“治国”、“平天下”。人们连走路都要有一定姿态,奔跑和急促的步子,都是轻浮下贱。服从传统权威,崇拜古人古事,崇拜祖先,都是最高贵的善。任何改变和抗拒的念头,都是邪恶,必须在念头一起时就予以无情克制。任何发明创造,更都是专门取悦小人和女人的奇技淫巧。

  东西方世界

  一一四七年(岳飞冤狱后第六年),第二次十字军兴起。

  一一四九年(金帝完颜亮即位),第二次十字军结束,历时三年,他们在叙利亚境,即被击退。

  一一六六年(采石战役后第五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林敦条例》,设司法陪审员制度(这是英国人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使人权获得法律的具体保障,本年应是文化史划时代的一年)。

  一一八五年(宋帝赵构逝世前二年),日本(平安时期)终。

  一一八六年(宋帝赵构逝世前一年),日本征夷大将军源赖朝,在镰仓创设司令部,号令全国,世称“镰仓幕府”。日本幕府政治自此开始,“前期武家时代’也自此开始。

  一一八七年(宋帝赵构逝世),伊斯兰教徒兴起反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王国亡,欧洲基督徒大为震恐。

  一一**年(金帝完颜雍逝世,孙儿完颜憬继位),第三次十字军兴起,统帅都是名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英王狮心李查。

  一一九二年(宋帝赵伯琮病逝前二年),第三次十字军结束,历时四年。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军队星散。腓力于中途折回。李查挺进到耶路撒冷近郊,跟回教领袖萨拉丁订约缔和,规定基督徒可以自由朝圣。

  一一九五年(宋政府下令禁止道学前一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艾沙克二世,荒淫无道,贵族把他废掉,立他的弟弟亚力苏斯三世继位。艾沙克二世的儿子逃亡到意大利,广结外援,企图使他父亲复位(种下了下世纪第四次十字军戏剧性结局)。

  本书首发txt8(txt8)
 大宋三百年宰相年表 '本章字数:1655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05 03:03:00。0'
  范伲〈竺诔侨耍ń窈颖蓖兀

  王溥 山西祁县人

  魏仁浦 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

  趙普 河南洛阳人

  薛居正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義倫 河南太康人

  盧多遜 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宋琪 幽州蓟人(今北京)

  李昉 深州饶阳人(今河北饶阳县)

  呂蒙正 河南洛阳人

  張齊賢 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

  呂端 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李沆 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向敏中 河南开封人

  畢士安 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寇準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王旦 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王欽若 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謂 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李迪 濮州(今山东鄄城)人

  馮拯 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王曾 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張知白 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張士遜 阴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

  呂夷簡 河南洛阳人

  王隨 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

  陳堯佐 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

  章得象 建州浦城县人(福建南平)

  晏殊 抚州临川人(今江西)

  杜衍 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人)

  賈昌朝 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

  陳執中 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文彥博 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

  宋庠 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龐籍 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

  梁適 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劉沆 江西永新人

  富弼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韓琦 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 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陳旭 江西德安人

  韓剑】庥呵穑ń窈幽翔较兀┤

  王安石 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

  吳充 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王珪 成都华阳人(今四川)

  蔡確 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韓縝 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司馬光 陕州夏县人(今山西运城夏县)

  呂公著 寿州人(安徽)

  呂大防 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范純仁 苏州吴县(今江苏)人

  劉摯 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蘇頌 泉州南安人(今福建泉州市)

  章惇 福建浦城人。

  韓忠彥 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